其實我之前沒接觸過這兩位藝術家的作品,但收到朋友們點單,心想要勉力而為。不過,因為這兩位藝術家的創作屬性,在進入主題之前,我覺得應該先談談這篇文章的侷限,還有我評論的策略。從這種題要開始雖然嚴肅,不大像是輕鬆分析藝術的部落格,但因為點名這兩位藝術家的朋友不是對藝術毫無涉獵,看我部落格的人也不多,枯燥一點,應該是可以接受的。
首先我想提醒的是,這篇文章已經不在「圖像評論」的範圍了。因為葉子啟是行為藝術家,王鼎曄的作品是新媒體藝術。基本上,圖像作為一個平面視覺元素組構而成的複合體,它的謂語大多可以以同樣平面的形式,保留在另一組視覺資訊之中。然而,行為藝術的表現手段,並不限於視覺,至少還增加了時、空感知,甚至氣味、聲響,這些都是其作品謂語的載體,無法被單純的視聽資訊保留。而王鼎曄的作品既加入互動因素,這一點也是差不多的。因此,我們雖仍可討論他們的藝術品,將組成作品的元素以「符號」視之,卻沒辦法聲稱分析對象是「圖像符號」。
不過,在沒有親臨現場觀看作品的情況下,我們仍舊可以使用一套「描述作品-析出謂語-進行闡釋」的過程來討論它。希望以後有緣,能親自去看看這兩位藝術家的展覽,相信會有不同看法。
葉子啟《人卵V.S.動物卵》
我看了幾部記錄葉子啟作品的影片,覺得她真的是位觀念性很強的藝術家。我比較喜歡的作品是《結髮》,但為了呼應主題,找出兩位不同藝術家比較能放在一起談的部分,因此選擇《人卵V.S.動物卵》。
《人卵V.S.動物卵》的展示過程,是請許多觀眾將雞蛋打入容器中,接著由懷孕的藝術家攪拌蛋液、加入像是番茄醬的紅色液體,再由旁人將蛋液倒在裸著上身的藝術家身上。藝術家最後展開一張紙,上面寫著「Human Egg vs Animal Egg」。
這件作品看起來很直白,就如標題和那張紙上寫的一樣,人的受精卵VS動物生命之源的單細胞。但文字上看似對等的VS命題,實際卻揭露了動物之於人的不平等的命運。作品裡,蛋液灌入孕婦的口中,流向地上,紅色的液體看起來像血,讓人感覺蛋除了是日常食品,同時也是構成血肉的生命物件。雖然蛋液被攪散、流了滿地,但藝術家腹內的人卵仍舊安好,雖然她身上紅紅黃黃的很觸目驚心,但人類的生命的確就是流逝掉許多動物的生命才得以維持的。最後張開那張寫著「Human Egg vs Animal Egg」的紙,我初看以為只是為這件作品作一個命名式的收尾,但品味了一下,忽然意識到人類作為一種強勢物種,除了掌握了大部分維繫生命的資源之外,同時也握有解釋萬事萬物的話語權,動物本身沒有什麼能為事件命名的能力,這也是一種霸權。除了很通俗的「吃人( 動物 ) 夠夠」之外還能用什麼形容?於是,我把展紙、露出文字的過程看成暗示人類握有話語霸權的象徵。這場人類擅自安排的VS,將人的胚胎稱作為「卵」,將實力懸殊的兩造放在表面上對等的命題上,一方面更凸顯了雙方實力懸殊,一方面更能將觀眾情感置入到動物的立場裡。這是技術上我認為很高明的地方。
基本上,我覺得這是一件看起來蠻殘酷的作品,它所揭露的事情亦然。想像那些生蛋散發出的氣味,想必現場觀眾的感知也不會太愉悅。
王鼎曄《生猛海產店》
王鼎曄的作品有科技,但也不算高科技,姑且稱它為「低科技新媒體」,是新媒體當中我比較喜歡的那一種。這類「低科技新媒體」大多保留了相當的人文味,雖然以科技為媒介,但探討的議題始終是「人事」。我認為《生猛海產店》的核心特徵雖在於電流與生物體,但其實是在討論人跟自然的關係。
透過將觀眾製造出的聲波,轉為電流,導入生物體,使其肌肉抽動,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裝置,同時也令「生物」離「獨立的生命體」更遠一點,離「物」(object)的更近一點。
從生活經驗來說,「物」跟「動物」差別很大,動物有情感,可以訓練,但不大可能完全被操控。「物」沒有生命,存在大多是基於功能性理由,透過我們的影響方才有動作。而《生猛海產店》中的電流作品,卻實現了藉由人之動作而完全操控生物體,令人想到人對大自然強大的宰制,是一種將生物「物化」的視角。
另外,海產店的錄像作品就是比較文化符號層面的東西了。自然產物在世上無所不在,但一進入人類視野,立刻變成某種風情,成為人類無數文化符碼的一部分。《生猛海產店》中的錄像作品拍得紅紅綠綠,結合了日常生活的電、食物、娛樂等影像。看了之後,真的覺得人類隨便一泡尿都是物種界的一陣雨。人類之於其他物種巨輪輾沙塵般的影響,觀賞著其他生命與己不同的硬殼、奇妙身姿。比起生命,更多的是看待奇物的眼光;比起溫飽,更多的是追求有趣的娛樂心態。
我在影片的選單裡找不到這支影片,所以附上連結
生猛海產店
藝術家王鼎曄訪談
感謝版主的分析,提出很有趣的看法
回覆刪除謝謝您的鼓勵,讓人很有繼續寫作的動力
刪除未來會努力讓這個部落格更進步,希望台灣能產生對本土藝術家更友善的社會還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