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古人很喜歡自然,許多名家都是山水畫好手。雖然是文化精萃,但「山水畫」一直給人難懂、不好親近的印象。那些「氣韻」、「六法」、「造化」......等硬梆梆的名詞,就算硬背起來,看畫的時候好像也很難馬上拿出來運用。
這麼說來,沒有受過美學訓練的民眾,注定無法享受欣賞「山水畫」的樂趣了嗎?
其實也不全是如此,今天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想教大家一個任何人都能輕易上手的「山水畫」觀看訣竅,這個訣竅就是「可行」的三個步驟。
「可行」的源頭—人與自然的互動
「可行」是北宋著名畫家、理論家郭熙所提出來的理論。他在《林泉高致集》裡寫道:「世之篤論,謂山水有可行者,有可望者,有可遊者,有可居者。」
會出現這種理論,可能是因為古代畫家重視「師法自然」的緣故。
古代沒有相機,要效法自然只能走進山裡。例如畫家易元吉親自走訪名山大川;范寬親自住到忠南山、太華山一帶的深山。所以對古代畫家來說,「山水畫」是一種與真實生活有關的空間想像。好的「山水畫」除了可以看之外,還要讓人能夠幻想在裡面行走、遊賞、居住才算及格。這個道理或許有點像現代人看室內平面圖所產生的感覺,雖然只是一套簡化的空間圖示,但我們卻能預想自己在這間房子裡生活的情形。
總而言之,「山水畫」中的空間,其實是「人的活動空間」與「自然景觀」兩個部分構成的。「可行」的觀念,其實就是一個掌握「人的活動空間」的觀念。
「可行」的三個步驟—先找到人
我的「可行」看懂「山水畫」的第一步,就是先找到人。只要是有出現人物的山水畫,不論再小,都先找出來就對了。
拿范寬的《雪山圖》來說,人物出現在右下角,四分之一長的地方。我們可以看到兩個戴斗笠的人走在路上。
找到人之後的第二步,就是觀察人會走到哪。在《雪山圖》中,我們可以看到雖然有一段路被山石遮住,但它最後還是出現在兩山之間,通往一片樹林,樹林後隱隱約約的有一棟建築。觀察至此,儘管我們還無法對大部分的畫面(充滿皴法的山石、樹木及河流)產生看法,但至少已掌握了人的動向。我們可以很輕易地想見,畫中的兩個人將繞過一塊巨大山壁,走進建築裡。其實這個找人;找路;看見建築的過程,已經幫助我們的視線繞過半張畫了。
第三步,就是看看畫中還有沒有「人」的蹤跡,就《雪山圖》來說,我認為那個蹤跡就是右上角的、小小的建築(像是一個城門)。因為眼睛的動線,我們似乎可以想像畫中山裡有一條看不見的路,可以到達城門。當然,也有可能是畫中兩個人物自城門處而來喔。
認真執行先找到人;再找路;最後看建築(人的蹤跡)的三個步驟,或許能幫助我們在「山水畫」前多逗留十秒鐘,發現其實「山水畫」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枯燥。
藍瑛的《畫雪景》也可以用這個方法欣賞。
郭熙的《雪山若蘭圖》雖然山勢崢嶸,讓人眼花撩亂,但仔細看,其實可以發現「人的活動」還算熱鬧喔。
馬遠,《踏歌圖》,圖片取自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9%A9%AC%E8%BF%9C
這麼說來,沒有受過美學訓練的民眾,注定無法享受欣賞「山水畫」的樂趣了嗎?
其實也不全是如此,今天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想教大家一個任何人都能輕易上手的「山水畫」觀看訣竅,這個訣竅就是「可行」的三個步驟。
「可行」的源頭—人與自然的互動
「可行」是北宋著名畫家、理論家郭熙所提出來的理論。他在《林泉高致集》裡寫道:「世之篤論,謂山水有可行者,有可望者,有可遊者,有可居者。」
會出現這種理論,可能是因為古代畫家重視「師法自然」的緣故。
古代沒有相機,要效法自然只能走進山裡。例如畫家易元吉親自走訪名山大川;范寬親自住到忠南山、太華山一帶的深山。所以對古代畫家來說,「山水畫」是一種與真實生活有關的空間想像。好的「山水畫」除了可以看之外,還要讓人能夠幻想在裡面行走、遊賞、居住才算及格。這個道理或許有點像現代人看室內平面圖所產生的感覺,雖然只是一套簡化的空間圖示,但我們卻能預想自己在這間房子裡生活的情形。
總而言之,「山水畫」中的空間,其實是「人的活動空間」與「自然景觀」兩個部分構成的。「可行」的觀念,其實就是一個掌握「人的活動空間」的觀念。
「可行」的三個步驟—先找到人
我的「可行」看懂「山水畫」的第一步,就是先找到人。只要是有出現人物的山水畫,不論再小,都先找出來就對了。
拿范寬的《雪山圖》來說,人物出現在右下角,四分之一長的地方。我們可以看到兩個戴斗笠的人走在路上。
范寬,《雪山圖》,圖片取自:http://www.npm.gov.tw/zh-TW/Article.aspx?sNo=04006448
找到人之後的第二步,就是觀察人會走到哪。在《雪山圖》中,我們可以看到雖然有一段路被山石遮住,但它最後還是出現在兩山之間,通往一片樹林,樹林後隱隱約約的有一棟建築。觀察至此,儘管我們還無法對大部分的畫面(充滿皴法的山石、樹木及河流)產生看法,但至少已掌握了人的動向。我們可以很輕易地想見,畫中的兩個人將繞過一塊巨大山壁,走進建築裡。其實這個找人;找路;看見建築的過程,已經幫助我們的視線繞過半張畫了。
第三步,就是看看畫中還有沒有「人」的蹤跡,就《雪山圖》來說,我認為那個蹤跡就是右上角的、小小的建築(像是一個城門)。因為眼睛的動線,我們似乎可以想像畫中山裡有一條看不見的路,可以到達城門。當然,也有可能是畫中兩個人物自城門處而來喔。
認真執行先找到人;再找路;最後看建築(人的蹤跡)的三個步驟,或許能幫助我們在「山水畫」前多逗留十秒鐘,發現其實「山水畫」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枯燥。
藍瑛,《畫雪景》,圖片取自:http://theme.npm.edu.tw/exh102/oversized10201/images/photo03.jpg
藍瑛的《畫雪景》也可以用這個方法欣賞。
郭熙《雪山若蘭圖》,圖片取自:http://vr.theatre.ntu.edu.tw/fineart/painter-ch/guoxi/guoxi.htm
郭熙的《雪山若蘭圖》雖然山勢崢嶸,讓人眼花撩亂,但仔細看,其實可以發現「人的活動」還算熱鬧喔。
馬遠,《踏歌圖》,圖片取自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9%A9%AC%E8%BF%9C
《踏歌圖》雖然找不到人與建築之間的道路,不過人物畫得比較大,人物歡欣踏歌的感覺或許才是畫家想表達的重點。
夏珪,《冒雨尋庄圖》,圖片取自:http://baotoubaomalike.lofter.com/post/30a72b_14c2f46
夏珪的《冒雨尋庄圖》是典型的對角線構圖,山腳下的屋舍,過了橋彷彿就到了山外。
「可行」不一定每次都行得通
「可行」的三個步驟,雖然簡單,但不一定每次都行得通。誠如上面放的馬遠《踏歌圖》,似乎就是一張無法完全實踐這個方法的畫作。我自己也常遇上沒有人的「山水畫」。這種時候,建議不要氣餒,找下一張「山水畫」試試看就對了。
提出「可行」的三個步驟,目的是希望大家下次面對「山水畫」都能夠輕鬆看待,不會因為看起來很難,而覺得無從下手。雖然這種方法無法道盡山水畫的所有精妙,但我認為比起勉強思考「氣韻」、「皴法」之類東西,不如站在「人」的角度,遙想一下同是「人」的古代畫家如何貼近山林的生活,還比較有樂趣。
不過因為民國之後的中國畫畫家,看待自然的角度也與古代人不大一樣(我認為更偏視覺性),「可行」的三個步驟可能比較不適用於近代的作品。
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大家以後更有樂趣的逛故宮。
參考資料:
周積寅,《中國畫論輯要》,江蘇美術出版社,1985年。 楊仁愷,《中國書畫》,上海世紀出版有限公司、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9年,第八刷。
< 《國立故宮博物院》網站:http://www.npm.gov.tw/zh-TW/Article.aspx?sNo=04006448 《視覺素養學習網》網站:http://vr.theatre.ntu.edu.tw/fineart/index.html< 《維基百科》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9%A9%AC%E8%BF%9C 《潮河边人博客》網站:http://jsl641124.blog.163.com/blog/static/177025143201181723159500/
夏珪,《冒雨尋庄圖》,圖片取自:http://baotoubaomalike.lofter.com/post/30a72b_14c2f46
夏珪的《冒雨尋庄圖》是典型的對角線構圖,山腳下的屋舍,過了橋彷彿就到了山外。
「可行」不一定每次都行得通
「可行」的三個步驟,雖然簡單,但不一定每次都行得通。誠如上面放的馬遠《踏歌圖》,似乎就是一張無法完全實踐這個方法的畫作。我自己也常遇上沒有人的「山水畫」。這種時候,建議不要氣餒,找下一張「山水畫」試試看就對了。
提出「可行」的三個步驟,目的是希望大家下次面對「山水畫」都能夠輕鬆看待,不會因為看起來很難,而覺得無從下手。雖然這種方法無法道盡山水畫的所有精妙,但我認為比起勉強思考「氣韻」、「皴法」之類東西,不如站在「人」的角度,遙想一下同是「人」的古代畫家如何貼近山林的生活,還比較有樂趣。
不過因為民國之後的中國畫畫家,看待自然的角度也與古代人不大一樣(我認為更偏視覺性),「可行」的三個步驟可能比較不適用於近代的作品。
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大家以後更有樂趣的逛故宮。
參考資料:
周積寅,《中國畫論輯要》,江蘇美術出版社,1985年。 楊仁愷,《中國書畫》,上海世紀出版有限公司、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9年,第八刷。
< 《國立故宮博物院》網站:http://www.npm.gov.tw/zh-TW/Article.aspx?sNo=04006448 《視覺素養學習網》網站:http://vr.theatre.ntu.edu.tw/fineart/index.html< 《維基百科》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9%A9%AC%E8%BF%9C 《潮河边人博客》網站:http://jsl641124.blog.163.com/blog/static/177025143201181723159500/
留言
張貼留言